文章來源:天津点金会电投鋼管廠| 時間:2019/1/5 11:13:04
無縫鋼管被譽爲工業的“血管”,是國家工業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重要原材料,無論製造飛機、輪船、火車、汽車、鍋爐、電站,還是輸油、輸汽、輸水,或者是開發礦藏進行地質鑽探,哪兒都需要它,哪裏也離不開它。可以說,如果離開了無縫鋼管的話,很多如石油、化工、鋼鐵、機械、軍工、航空航天等工業發展都將無從談起。
1949年建國初期,我國還不能生產無縫鋼管。當時只有上海,有一點鋼管改制設備,但因缺乏熱穿孔機械,不能用圓鋼生產無縫鋼管,又無法從國外進口毛管,只能採用進口或用過的舊無縫鋼管改製爲其它規格的無縫鋼管。(注:雖然在新中國成立前,日本侵略者曾在東北的鞍山於1935年建了一套生產直徑爲70-150mm的熱軋無縫鋼管機組,但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其設備全部都被蘇聯拆運到了原蘇聯現烏克蘭的烏拉爾第一鋼管廠。所以在新中國成立時,我國是不能生產無縫鋼管的)
圖爲1952年秋鞍山鋼鐵廠被納入一五計劃
爲了改變依賴進口的現狀,1952年8月,新中國第一項重點工業建設項目——鞍鋼的“三大工程”上馬,無縫鋼管工程是其中之一。
1953年12月26日,在我國的北方鞍山-鞍鋼無縫鋼管廠,幾乎所有的工人都提前來到了工廠,緊張又興奮。這一天,中國冶金史將掀開新的一頁。下午2點半,操作檯上的工人們各就各位。一錠通紅的鋼坯,從高溫加熱爐裏滾出,鑽過穿孔機。當火紅的鋼管頭緩緩露出,在場的人無不歡呼雀躍,新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誕生了。
圖爲鞍鋼鋼管廠工人們爭相觀看生產出的我國第一根無縫鋼管
鞍鋼無縫鋼管廠原設計生產規格爲 Φ57-140mm,壁厚4-20mm,長4-12m;設計產量 6.19萬噸/年,投產後三年(1956年生產了6.6萬噸)超設計7%達產。
圖爲鞍鋼無縫鋼管廠新制好的無縫鋼管正被吊運輸送出廠
鞍鋼無縫鋼管廠的投產,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無縫鋼管的歷史。從工廠破土動工,到第一根無縫鋼管問世,僅僅用了1年零3個月。投產後的第二年(1954年)就先後試軋出了,鍋爐管、地質管、油管和不鏽鋼管。在二輥斜軋穿孔機上穿軋不鏽鋼管成功,是我國無縫鋼管生產史上一大盛事,這爲我國以後的不鏽鋼管生產起了先導作用。
圖爲試製出中國第一根無縫銅管的潘阿耀
1958年3月8日在我國的南方-上海,永鑫五金製作廠(1958年7月改爲上海永鑫無縫鋼管廠,後來改爲上海異型鋼管廠)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師傅們一起,在總結生產無縫銅管經驗的基礎上,研製出了我國第一臺 Φ76mm穿孔機,結束了上海冷拔無縫鋼管長期不能自供坯料毛管的歷史。從而成爲我國能生產熱軋毛管(冷拔管料管)的第二家無縫鋼管廠。後來發展成爲我國品種最全、規格最多的異型鋼管廠。
圖爲上海永鑫五金製作廠工人們
後來,上海冷拔鋼管廠(上鋼五廠)還在總結提高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二輥斜軋穿孔加牛油石灰冷拔”生產不鏽鋼管的新工藝。我國對於用二輥斜軋穿孔工藝生產不鏽鋼管的研究和實踐堪稱世界一流。
圖爲上海永鑫五金製作廠幹部和工人一起研究生產上的新課題
隨着這種穿孔機在設備和工藝上的發展和完善,特別是在毛管的壁厚減薄、壁厚不均減小、內外表面質量的提高和穿孔後在線打頭的實現等等,形成了用穿孔機穿制毛管後立即打頭,然後直接進行冷拔,生產冷拔無縫鋼管,即穿孔-冷拔無縫鋼管生產線。
圖爲上海永鑫無縫鋼管廠鉗鋼女工在爐前操作
這種簡易生產線,在我國當時非常缺少小直徑無縫鋼管的條件下,很快就成爲較普遍的無縫鋼管生產工藝之一。當然,這也是一種在我國特定的條件下“少投入,快產出,浪費資源” 的生產工藝。
圖爲上海永鑫無縫鋼管廠酸洗工段裝上了工人自制的吊車
少投入:比建設能生產相同規格熱軋成品管的整套機組的投資;快產出:比建設能生產相同規格熱軋成品管的整套機組,設備簡單、數量少、重量輕和操作容易、達產快;浪費資源:比生產相同規格熱軋成品管所需用的資源(原、輔材料,能源和人力)。這種工藝,後來在上海和其他地方的一些無坯料管自給的冷拔鋼管廠或根本就沒有無縫鋼管廠的地方,先後建成投產了一批Φ50、60、76mm穿孔機或穿孔機-冷拔管生產線。
圖爲上海永鑫無縫鋼管廠每一根成品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查
後來由於技術的發展和在市場的推動下又進一步向較大直徑無縫鋼管生產發展,先後建成投產了衡陽鋼管廠、上海鋼管廠、昆明市無縫鋼管廠、廣鋼無縫鋼管廠、長治鋼鐵公司、洪都鋼廠、常州鋼鐵廠、天津市無縫鋼管廠、大冶鋼廠、大連鋼廠、安陽鋼廠、重慶市無縫鋼管廠、成都金屬加工總廠、首鋼特鋼廠、合肥鋼鐵廠等(Φ76mm);重鋼三廠(Φ90mm),長城特鋼、撫順鋼廠、西寧鋼廠、上海第一鋼鐵廠(Φ100mm),蘇州鋼廠(Φ120mm)和南通市特殊鋼廠(Φ200mm) 穿孔機和相應的冷拔、冷軋管生產線。及包鋼無縫鋼管廠(Φ400mm)自動軋管機組。
圖爲上海永鑫無縫鋼管廠生產出矩形、方形、橢圓形等各種無縫鋼管
1958年國家決定,在我國的西南地區,利用匈亞利的三套(Φ133mm頂管機組和Φ216、318mm週期軋管機組)主軋管設備,我國自主設計、製造建設一個從管坯生產到無縫鋼管成品(包括地質、油井管等)出廠的配套齊全的獨立的專業化大型無縫鋼管廠-成都無縫鋼管廠。
我國第一個生產特殊鋼無縫鋼管廠誕生
1959年上海冷拔鋼管廠建成投產了一臺Φ76mm穿孔機和與其相配套的冷拔管生產線,投產不久,即被併入上鋼五廠,成爲特鋼企業,向生產合金、不鏽無縫鋼管發展。1960年該廠在Φ76mm的穿孔機上成功地生產了18-8(304)不鏽鋼毛管,並通過冷拔方式生產出了我國第一批航空導管用不鏽鋼管。是我國第一個特殊鋼廠裏的無縫鋼管廠,是我國軍工用冷拔管的主要生產廠之一。
我國自主研製冷軋-冷拔管生產線投產
上海鋼鐵研究所在1961年建成投產了我國自己研製的第一臺SG32-1三輥冷軋管機和小型冷拔管機,形成了完全國產化的“冷軋-冷拔管”生產不鏽、精密、薄壁和超薄壁無縫鋼管的生產線。
我國無縫鋼管的發展歷程是:從1953年的3000噸發展到1982年的101萬噸,共用了29年,趕上了意大利(101萬噸)、超過了英國(43萬噸)和法國(66萬噸)。在這29年當中,我國經歷了58年的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和10年文化大革命的天災和人患。
70,80和90年代,由於國家經濟政策的靈活和開放,隨着國家重點企業在貫徹職工退休政策中,使一大批有技術的老工人和技術人員離開國營工廠;再加上,當時市場上無縫鋼管,特別是不鏽無縫鋼管緊缺,利潤較大。給一些個人或集體開設無縫鋼管廠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南方,特別是在江浙兩省,建成了一大批的“無縫鋼管廠”,可能稱爲“作坊”更爲確切,有的只設有一臺簡陋的穿孔機和1-2臺簡陋拉拔機;有的則只有1-2臺簡陋的拉拔機。當然,這些廠經過市場的篩選和淘汰,其中已有部分工廠,真正建成了名付其實的無縫鋼管廠或不鏽鋼管廠等大型企業集團。
其中:
70年代,建成了山東省北墅生建鋼管廠和無錫通達不鏽鋼管廠等建成投產Φ76mm自動軋管機組,河南孟縣無縫鋼管廠建成投產Φ50mm穿孔機。
80年代,常熟市遠東鋼管廠、寧波不鏽鋼管廠等建成投產Φ76mm自動軋管機組;湖州久立不鏽鋼管廠、江蘇通州市鋼管廠、靖江不鏽鋼管廠、張家港市不鏽鋼管廠和福建三明鐵廠等建成投產Φ76mm穿孔機及冷拔鋼管生產線。
90年代,黃石寶陸鋼廠建成投產了Φ100mm自動軋管機組,山東青州市鋼無縫管廠建成投產了國產Φ140mm狄塞爾軋管機組。
溫州:豐業集團 、青山特鋼、華迪鋼管、永上不鏽鋼等建成投產Φ100mm冷拔鋼管生產線;巨星特鋼、天寶特鋼、江南鋼管、華東鋼管、豐源鋼管等建成投產Φ76mm冷拔鋼管生產線。
隨着全國各地無縫鋼管廠相繼建成,我國無縫鋼管生產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期;從1982年開始連續15年平均以每年遞增8.9%,到1997年生產了361萬噸,達到了第一個高峯。在1992年生產了265萬噸,超過日本(233萬噸);在1994年達到304萬噸,超過俄羅斯(281萬噸)成爲世界第一生產大國,並一直保持止今。